英国专利法的颁布与工业革命最初发生在英国之间有...
专利权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正式确立。
1474年3月19日,威尼斯共和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正式名称为《发明人法规》(Inventor Bylaws)。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1852年,英国政府设立英国专利局(UKPO),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专利权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正式确立了吗专利权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正式确立。
1474年3月19日,威尼斯共和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正式名称为《发明人法规》(Inventor Bylaws)。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1852年,英国政府设立英国专利局(UKPO),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专利发明最多的对于李约瑟之谜(Needhamrs Puzzle)在学术上的重要性,林毅夫先生曾如此评价:"对研究中国历史和比较经济史的学者来说,一个最富挑战性的问题就是,"在十四世纪,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因为那些被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作是产生了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的所有主要条件,在14世纪的中国几乎都已存在了"(林毅夫,1994).
本文对李约瑟之谜提出了一个有待进一步证实的假说:专利制度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发生的关键因素;反过来说,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工业革命,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没有专利制度.
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理论来解释李约瑟之谜,但概而言之,可分为技术需求不足论和技术供给不足论两大类.[1]我们认为,对于李约瑟之谜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任何一种解释可能都是片面的,具有局限性的.在此意义上,上述各种理论是互补的,它们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而在这一小节,我们试图通过考察专利制度的功能和绩效,对林毅夫的模型进行一些扩展,从而为认识李约瑟之谜提供一些新的洞见.
和林毅夫的观点类似,我们也认为,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乃是技术供给不足的后果.但不同之处是,林毅夫认为中国官本位的激励结构知识分子根本就没有积极性进行技术创新,而我们则强调,人们不进行创新的原因是没有法律机制保证创新者对其成果的可占有性.不可否认,在科举制度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急速升迁梦想强烈吸引读书人花费很大精力去熟读"圣贤之书",已获得功名.一旦顺利踏上仕途,则收益颇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对此的真实写照.正因如此,林毅夫先生的解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过,我们也必须指出的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能够通过科举制度而获得功名的人只是少数.这样,如果人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而获利,那么,即便存在科举制度也并不会影响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如果人们可从技术创新中获得巨额利润,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人们不愿意这样做,毕竟"人之趋利,若水之就下也",而即便在科举时代,"财富可以直接带来社会地位,金钱成了社会地位高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古代中国技术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并非科举制度使人们无意于研究,而是进行技术创新的收益太小,而这又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制度环境无法保证技术创新的可占有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