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1-21 浏览次数:次
基因专利申请中常见问题有哪些
人类基因不可以申请专利。
人类DNA是自然的产物,是科学和技术向前发展的基础工具,因此它不应当被赋予专利保护的权利。合成基因产物不在此限制范围内,每年数以亿计的资金投入到相关研究里,所以合成基因物质可申请专利是必要的,以此才能推进相关生物产业的发展。
基因到底可不可以申请专利?
新颖性:经过 DNA 重组的人造新基因可以满足新颖性的要求。对于对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基因的揭示,尽管似乎仅仅是对自然物质的发现而并没有创造任何新东西,也可以满足新颖性的要求。虽然某些物质在自然界客观存在,但以前人们无法将其分离出来并稳定地再现,也没有准确完整地认识其结构、功能,那么一旦发明人完成了上述工作,对自然物质的揭示也被视为具有新颖性而成为专利客体。
创造性:在对基因技术创造性作一般性判断时可着重从基因的功能、前景广阔的产业应用价值、开拓性的发明、解决了长期以来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获得成功的问题、克服了技术偏见、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等方面来判断其创造性。《审查指南》对基因序列申请专利的创造性参照了美国的标准,即认为基因序列的创造性并不取决于辨别基因序列的方法,而是取决于 DNA 分子结构或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序列。
实用性:如何确定我国在基因专利中的实用性审查标准,要结合我国在基因技术领域的实际情况而定,过低的实用性要求会造成国外大量垄断基因专利权的局面,使我国基因技术研究处于被动。如果我国采用较宽的实用性标准,发达的基因研究能力较强,通过向中国申请而获得大量的中国基因技术专利,造成我国基因研究发展的空间狭小,并且由于某些领域的基因已经被外国垄断,我国的企业不得不支付高额的使用费才能进一步进行开发。
总体上说,我国对基因技术专利的审查是比较严格的。
基因专利的垄断性?
2005年,人类的10万条基因会全被专利注册完毕。仅1998年一年,美国和日本的基因专利申请已达6000多项,并开始到中国申请专利。从种种迹象观来,人体基因专利的问题确已成为困扰未来生命科学及人类生活发展命运的大问题。对人体基因可否申请专利持反对意见者与赞同观点者似乎形成了相互对峙的两大阵营,前者以科学家、社会伦理学家以及某些政府人士为主体,而后者基本上以直接从事基因药物或产品的研究、开发及生产的私营机构、企业为主体。如不从根本上理顺围绕人体基因专利而产生的科技、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矛盾关系,将很难促成人类在新世纪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很难实现生命科学与生命法学预设的目标价值。所以,有必要重新对此问题进行法律与道德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