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学院

著作权重的领接权不包括-我国《著作权法》规定

发布日期:2022-11-23 浏览次数:


著作权重的领接权不包括-我国《著作权法》规定

著作权的邻接权包括

制作包的方法、新闻时间、跳水动作都不受著作权的保护。

根据《中华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1、文字作品;

2、口述作品;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4、美术、建筑作品;

5、摄影作品;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8、计算机软件;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因此,题中三项均不属于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但制作汉堡包的方法可受专利法的保护。

扩展资料:

著作权过去称为版权,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英国《安娜法令》开始保护作者的权利。1791年,法国颁布了《表演权法》,开始重视保护作者的表演权利。1793年又颁布了《作者权法》,作者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中国史上第一部的著作权法律为1910年颁布的《大清著作权律》。而新部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实施。

根据著作权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凡是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著作权;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也依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著作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著作权


该纠纷属于狭义著作权纠纷还是领接权纠纷?说明理由
著作权是指,文学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照法律规定对作的作品所享有的民事权利。邻接权是指,作品传播者在传播作品时所享有的权利,因为它与著作权紧密相连,故称为著作权的邻接权。
  邻接权与著作权一样同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两者关系密切,邻接权是由著作权衍变转化而来的,是从属于著作权的一种权利。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
  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主体不同。著作权的主体是智力作品的创作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而邻接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传播者,即图书、期刊的出版者;音乐、戏剧等表演者;录音、录像的制作者以及广播电视组织等,除表演者外几乎都是法人。
  第二,保护的客体不同。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邻接权保护的客体是用以传播的作品,即演绎作品,它是以原作品为前提,根据传播形式的需要加工而成,如戏剧、音乐演奏、诗朗诵、相声等。前者体现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后者体现传播者的创造性劳动。


著作权重的领接权不包括-我国《著作权法》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