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学院

著作权法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在网上分享电子书

发布日期:2022-11-23 浏览次数:


著作权法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在网上分享电子书

请问,我可以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信...
楼主能够身份证明、著作权权属及情况证明的证明自己拥有著作权,就告他侵犯著作权。
我国关于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法条如下:
第一条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
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
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
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
侵权行为地。

  第二条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的
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归于著作权法第三条
列举的作品范围,但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
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其他智力创作成果,人民法院应当予以保
护。

  著作权法第十条对著作权各项权利的规定均适用于数字化作
品的著作权。将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
使用作品的方式,著作权人享有以该种方式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
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

  第三条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权人
声明或者上载该作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的委托声明不
得转载、摘编的以外,网站予以转载、摘编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报
酬、注明出处的,不构成侵权。但网站转载、摘编作品超过有关
报刊转载作品范围的,应当认定为侵权。

  第四条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参与他人侵犯著作权行为,
或者通过网络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的,人民法院
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其与其他行为人或
者直接实施侵权行为人的共同侵权责任。

  第五条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网络用户通过
网络实施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或者经著作权人提出确有证据
的警告,但仍不采取移除侵权内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权后果的,人
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其与该网络
用户的共同侵权责任。

  第六条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对著作权人要求其
提供侵权行为人在其网络的注册资料以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
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
条的规定,追究其相应的侵权责任。

  第七条著作权人发现侵权信息向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警告或
者索要侵权行为人网络注册资料时,不能出示身份证明、著作权
权属证明及侵权情况证明的,视为未提出警告或者未提出索要请


著作权法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在网上分享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