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0-25 浏览次数: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只特立独行的Eric(ID:EricDai1992),作者:一只特立独行的Eric,原文标题:《抖音是品牌们的唯一选择?》,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全面营销时代,品牌竞争的白热化
1984年9月7号,武汉百货中心门口有数百人通宵排队,只为买到国产彩电。在那个供给稀缺的年代里,中国人渴望通过商品经济从乏味的共性中解脱出来。
同年,国务院开始允许企业拥有“自主定价权”,也就是价格市场化,从此企业家能够通过生产差异化的商品,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也是在那一年,王石从广东省外经委辞职,前往理想国“深圳”创业,并最终创立万科。
随后,中国与西方社会一样,商品经济经历了从“生产导向的营销”→“销售导向的营销”→“消费者导向的营销”→“全面营销”的市场演变。
生产导向的营销:由于商品稀缺,企业无需担忧销售(例:1980年代的北京牌黑白电视机)。
销售导向的营销:发力销售去赢得消费者的选择(例:早期的联想、哈娃娃)。
消费者导向的营销: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例:小米、华为)。
全面营销:整合各种技术手段、资源进行营销,不断创新营销的方式(例:蔚来汽车、喜茶)。
只是西方用了近200年的时间,而我们只用了40年。改革开放,唯快不破。
时至今日,制造能力早已不是制约消费的鸿沟,宏观层面诸多因素的变化,重塑了新时代的消费环境。
生产上:依靠“比较优势”构建出来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让商品生产更加经济、高效;
人口上:女性在经济、思想领域的日益独立,使其不再被“生育使命”所道德绑架,人口增长开始减速;
技术上:互联网破除了地域性的信息茧房,使得消费有了民主的基础;
思想上:自由主义让个性的表达需求更加强烈;
经济上:随着贫富差距拉大,消费主义带来的阶级分化,驱动“用户需求”不断细分(例:豪华轿车/豪华SUV/紧凑经济MPV...)。
综合来看,东南亚、印度等潜力型新兴经济体,人口、经济均有增长红利,但在生育率较低的发达国家、中日韩,偏向存量的市场里,竞争无疑会更加激烈。
以消费品为例,这个高毛利、重品牌的行业,本土力量想要挑战宝洁、雀巢等百年外资品牌,除了善用民族自信的势能之外,营销投入是新国货们不能绕开的战场。
但是,广告也许=认识,却不一定≠认可,本土营销公司推崇的洗脑式广告语、短线的铺量软广打法,很难在短期构建出真正的品牌资产,把营销费降下来。
2021年,国货美妆“完美日记”(逸仙电商)营业收入58.4亿,营销费用高达了40.06亿。一支50块的口红,34块都是广告费;如此积极营销,营业收入也只增涨了11.6%。
中国新品牌们,走在慢慢长路上。
消费主义以用户为中心,追求与众不同
杰克·特劳特和阿尔·里斯提到:“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类不断分化,品牌必须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要么第一,要么唯一。”
想要满足差异化的用户需求,不单是对实用主义的迎合,还需要构建丰富的语义、联想与内涵,帮助消费者表达个性,彰显价值。
以汽车零售为例,近年来外资豪华品牌的傲慢姿态,给了本土创新者突围的机会。中国制造业的突围战场,从手机整合领域转向汽车整合领域。
区别于传统4S店的销售驱动模式,“蔚来汽车”以用户为中心的品牌理念,试图利用服务差异化切入中高端市场。为此,蔚来提供了免费换电、一键加电、丰富的车主活动,李斌还跑到各地车主群里发红包,听取用户意见。
这样的购车新体验,用户像是第一次走进“互联网理发店”,排队区有自取的钟薛高和免费美甲,Tony老师全程无声不办卡。
2017年,第一届NIO Day新品发布会,蔚来花了8000万承包了8架飞机、60节高铁车厢和19家五星级酒店,邀请了5000名用户到场观看Imagine Drag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