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0-25 浏览次数:次
中国网4月28日讯(记者 彭瑶)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8日以中英文双语形式正式发布《中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发展研究报告(2021)》(下称《报告》)。针对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报告》提出和谐共进的跨境治理规则协调理念,呼吁电商行业联合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促进国际规则协调。
行政、司法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电商平台运用大数据开展疑似侵权商品防治
《报告》显示,我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治理“法治护航、平台治理、社会共治、智慧之治”的“四治”理念进一步完善。
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集中部署出台了知识产权领域一系列重大政策、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为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建设指明落实方向。行政、司法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地方实践亮点纷呈,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发展。
平台治理体系为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前瞻布局,2021年的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持续完善治理规则、聚焦完善治理体系、回应社会关切问题,依然是平台治理的重点方向。我国电商平台持续实行更为便捷、简化的治理规则,更为广泛、全面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效率,维护用户权益与中小商家正常经营的运转,抖音、快手等平台多方位回应直播等新型商业模式的需求。
在社会共治的深入联动中,政府、电商平台、权利人、消费者等各方共享共治格局深入发展。政企合作更加顺畅,第三方鉴别与“评测”新业态,成为了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社会共治的新兴力量与监管机构的有力民间补充。
智慧之治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的特色实践,也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技术打假逐渐迈向体系化,持续更新技术、优化规则,正在成为引领智慧之治的关键。2021年,更多电商平台多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疑似侵权商品的主动防治,且将侵权商品的风险防控覆盖开店、商品发布、营销活动、消费者反馈等流程与场景。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下乡助农 通过知识产权推动共同富裕新平台
《报告》指出,2021年,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进入助力乡村发展与振兴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下乡助农、扶农,通过知识产权推动共同富裕新平台,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通过线上渠道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一批电商平台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运用模式,推出了一系列助力中小商家和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服务工具,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电子商务也在不断构建本土品牌培育体系,阿里巴巴等平台企业为原创商家提供专业化的品牌运营与保护服务,国潮、老字号、非遗等多样中国元素在知识产权的加持下有了更新的活力。
电商行业应联合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促进国际规则协调
海关数据显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98万亿元,增长15%;其中出口1.44万亿元,增长24.5%。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带来跨境电商涉及平台与商户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诸多知识产权问题依然在挑战着电子商务这个看似成熟却仍在不断快速演化的业态。同时,随着电子商务赖以生存发展的持续业态创新,也为知识产权领域的监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各方主体和全球、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协力解决。
《报告》呼吁,电商行业联合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促进国际规则协调,引领技术驱动的保护体系,将现有的平台实践经验细化、固化,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标准规范,引导跨境电商平台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据悉,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持续关注国内各类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总结电商行业知识产权发展经验,选取电商知识产权发展亮点,展现电商知识产权年度的发展状况,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三年编制发布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