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学院

著作权法关于独创性的-关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条

发布日期:2022-12-10 浏览次数:


著作权法关于独创性的-关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条

著作权司法鉴定是鉴定什么
【作品创造性】作品的创造性和专利法上的创造性大不相同  首先,作品创造性不以新颖性为前提,它不要求作品表现的思想主题新颖别致、绝无仅有。尽管一部作品与另一部在前作品相同或相似,只要该作品是作者独立创作完成的,仍然不会破坏作品的创造性。而专利法上的创造性显然是建立在新颖性基础之上的。像突尼斯示范著作权法在第1条注释中就特别强调此点,不应将作品独创性与新颖性相混淆。

  其次,作品的创造性不具有排他性。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各自创造出相同或相似的作品,仍然可以各自取得独立的著作权。专利法上则不允许对同一发明创造重复授权。

  再次,两者的确定性也不同。作品创造性要求智力成果与已有作品相比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性,而不论它是否为已有知识的再现。这一特征实际上是通过作品的个性体现出来,著作权保护对智力创造成果的个性要求正体现人类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性追求。关于作品独创性在作品个性上的体现,下面还将继续讨论。专利法上的创造性则要求发明创造具有实质性特征和进步,显然高于著作权法上对作品创造性的要求。

  作品创造性要求是作品独创性概念“第二层次”的含义。这一标准的提出,对于著作权法实践中排除非独创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造是一种新的组合。智力是人们运用以往的知识,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劳动并非都是创造性劳动,并非都会产生“新的组合”。而且,人类智力活动客观上存在着层次、类别之分,人类产品也存在着层次、类别和程度之分。

根据是否含有作品创造性成份,在著作权法实践中,我们完全可以将智力机械劳动、智力技艺劳动产生的成果排除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之外,理由是这些智力成果不含有作品意义上的独创性。

正如欧洲有的学者所说的一样:“作品只有当它通过创作性方式产生并体现出法律要求的具有创造力的独创性和原本性时,才是著作权法所指的著作”,“区分著作与非著作是以智力创作劳动和智力机械劳动的哲学区分为根据的。仅以智力机械劳动产生的成果,……不受著作权保护”。
《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
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形式,不保护思想。
即思想、表达二分法是被许多接受的判断著作权法保护范围的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来源于国际条约。根据TRIPs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9条第2款的规定,版权的保护应该延及表达方式,但不延及思想、程序、操作方法或数学概念本身。根据该理论,前人写了谍战剧,不能阻止后人接着写谍战剧;前人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故事,不能阻止后人写类似的爱情故事。任何人不能垄断思想,否则将阻止人类进步。在我国法律实践中,法院也多次根据该理论对作品的保护范围作出判断。


著作权法关于独创性的-关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