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2-12 浏览次数:次
《流浪地球》创作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流浪地球》遇到的困难太多了,接下来我们从头到尾细说一遍。
最开始在选剧本的时候,考虑过刘慈欣的三本小说,分别是《流浪地球》,《微纪元》和《超新星纪元》,最终导演郭帆选择了《流浪地球》,因为拍摄这么艰难的小破球已经是当中拍的了。
拍科幻电影最重要的是四点:预算,时间,文化和制片管理。拍科幻片要很大的预算,拍摄时间不足,文化都是好莱坞的,国人无法有共鸣,制片管理更难,国内根本就没有科幻班子。
预算的超支,导致根本没钱给吴京发工资,说好的客串,一串就是一个月,吴京也没办法,就免了片酬。
时间还好,完成了任务。
文化方面就比较头疼了,就此郭导还特意去了美国和工业光魔聊了聊,终于找到了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内核,美国大片都是逃离地球,他们是海洋文化,自古移民,我们中国人看中土地,面朝地,背朝天,要走就要带着家一块走。这才是我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内核。
制片管理更是超出了郭导想象,屏幕效果需要UI组制作,但国内哪来的UI组呢?于是副导演不得不临时转为UI总监,导演助理变成了UI执行。
制作宇航服时还没有确定主演,导致服装问题出了不少,零件脱落很常见,都是用胶水黏上的,不仅如此,服装的重量高达80公斤,每次穿衣服就要耗时1个小时。
就在这些个种种难题之下,小破球横空出世,虽然某些方面可能不尽如意,但这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小破球的一小步,是华语科幻的一大步。
这片子可以说是开心麻花团队最有分量的电影之一,和其后的《驴得水》旗鼓相当,前者是娱乐商业片的代表作,而后者则是讽刺社会片的代表作。
虽然从现在再看《夏洛特烦恼》,这片子并没有太高的立题深度,但是要知道,它本身就不是在追求到底有多少内涵,而是在表达内涵的时候,手法到底高不高,效果到底好不好,这才是《夏洛特烦恼》最有意思的地方。
因为从舞台剧转换到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比如《驴得水》虽然大受欢迎,被誉为讽刺国民教育体系的佳片,但是对于影像化的表达并不是很高,这是它的弊端。而《夏洛特烦恼》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业片有着足够的商业噱头,它虽然还是利用穿越来造成现代和过往的反差效果,但是沈腾、马丽的表演方式算是开了一条新的喜剧道路。但是这个喜剧道路又恰恰是含泪的,是一种泛国民性的感动。
因为在《夏洛特烦恼》就是说:如果我能够成为一个成功人士,这包括我的金钱足够多,我的社会地位足够高,我得到自己的梦中情人,那么我会改变以前自己的颓废吗?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吗?对于夏洛来说,真相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