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学院

商标抢注的法律依据-企业商标被个人抢注怎么办

发布日期:2022-11-04 浏览次数:


商标抢注的法律依据-企业商标被个人抢注怎么办

企业商标被个人抢注怎么办

“商标词的含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商标抢注的对象基本上限于未注标。现阶段商标抢注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即将他人已为公众熟知的商标或在非类似商品或服务上申请注册的行为,也属于抢注。进而可以认为,将他人的创新设计、外观设计专利、企业名称和字号、上市公司的简称等其他在先权利作为商标申请注册的行为,也都应该被视为商标抢注”。但由于抢注的对象不同,所涉及的法律原则也就出现了差异:前者是商标“申请在先”与“使用在先”之争,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商标权的发生原则;后者则主要是关于“在先商标权”的保护范围及“其他在先权利”的保护问题,同时也触及了商标权的发生原则。有学者认为商标抢注行为是否属不正当竞争行为很难认定,认为其只是合法但不合理?。理由是,抢注行为只具备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部分特征。因为虽然抢注他人在先使用并已创出信誉的商标行为属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和公平竞争原则,且获得了不当利益的行为,但是这部分不当利益并不构成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因为法律并未规定他人在先使用某一商标而应得的权益受法律保护。另外,抢注行为并不是欺骗或不正当,因为对于商标实行注册在先原则,你如果不先申请注册,别人当然可以先申请注册,并没有排挤竞争对手,法律并未规定其为非法,所以判定抢注行为属不正当竞争行为缺乏法律依据。


恶意侵权抢注商标法律规定有哪些


所谓商标抢注”行为,是指将别的企业是个人已经使用过的、或者是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商标或,对于不是这个原先或者类似的商品和服务上,到商标管理机构进行这个商标的申请、登记以及注册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商标抢注行是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本不属于抢注人的商标,此是违法行为,法律不予保护。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上市公司商标抢注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一)要强化商行意识
之所以被抢注的现象,企家维权意识淡漠当属第一主因。一方面大企业尚未形成-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基本没有自我品牌市场的“监测预警”系统。秉承“自愿注册原则”和“申请在先原则”,企业应对已经在他国进行交易的商标及时“补过”、尽快注册,对既要打入他国市场的商标提前、及时注册。在商标专用权注册取得制,只要经营主体商标权利意识强烈,在使用商标之前或使用同时就申请商标注册,就不会发生抢先注册商标的事件。


商标抢注的法律依据-企业商标被个人抢注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