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1-18 浏览次数:次
专利转让中有哪些陷阱?
1.专人:专利转让,首先要核实的是转让人的身份证明,是否为该项专所有人,是否共有人的情况,是否为职务发明的专利技术(职务发明不属于个人所有),是否有审批意见的情况;
2.专利受让人:如果受让人是中国单位或外籍人士,须经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3.专利转让不可通过私人交易的方式完成所有权的转让,须通过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后才正式生效;
4.专利转让前,受让方须明确专利转让前是否存在实施有违法律法规的情况,或是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5.受转让应注意,转移转让后可能出现专利无效的情况,对此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专利无效后的法律后果;
6.注意约定好专利转让后,专利升级改进的权利所属;
7.专利转让合同中,应该明确注明专利转让后,原转让方是否有权继续实施该项专利下的技术,不能有含糊的定义;
购买专利需要注意什么?
上当受骗只因不明真相有来就什么都懂,所以我们不懂专利申请的人才上网咨询……可是一输入“专利”字样,跳出来的全是专利代理公司,而不是我们想要了解的内容,输入“专利陷阱”字样才好容易翻到这里……由此可见,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百度平台也是如此!
实用新型专利转让出去一般给多少钱阿?
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广大发明人热情高涨,专利申请量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不法分子频繁对专利权人进行诈骗活动,大量的专利权人上当受骗,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今年,为有效保障专利权人的切身利益,知识产权局与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严厉打击假借专利评奖等手段进行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着手打击涉及专利的各种诈骗行为。创建一个公平、有序、有利于专利生长的环境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逐步完善,在此期间,我们的专利权人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识别诈骗技巧也就尤为重要。
一、
认清专利诈骗手段
根据目前已有的诈骗案例进行分析,不法分子在实施诈骗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目前法律规则的漏洞和专利权人自身存在的弱点,手段具有很强的欺骗性,稍不留神,就落入其陷阱。
不法分子主要是利用专利文献公告或专利信息系统等公开的信息获取发明人地址等情况,利用信件、网站等方式,以获奖、技术许可等虚假信息引诱专利权人,牟取非法利益。一是利用大家对政府机关、全国性组织等权威组织的信任,假借其名义搞专利评奖、专利转让,以收取专家评审费为名义,借此诈骗钱财,二是利用专利权人迫切希望专利技术转化的心理,借合法公司的外壳,以“帮助联系厂商、转化专利”为名,收取项目评估费;或冒充国内外合法组织的名义,以举办博览会等形式许诺参展项目获奖等手段,骗取参展费。三是利用个别人求“名”心理,帮助出版“名人录”等书籍,当然是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