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1-21 浏览次数:次
请问,在北京注册一家“生态农业”类公司有什么特殊...
中国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基层科学家,他们一直在为祖国做出贡献,但我们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还享受着他们带来的劳动成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都有谁。
四川遂宁。67岁农民李先明曾学过种子培育,因好奇花生为什么不花的问题,从1994年开始,他将之前开车所赚得20万元,投入到花生种子改良研究中,期间还借了100万。经过18年研究,他已成功培育了8种花花生,且获得8项专利。
中国的裸燕麦科研成果却已跨进了世界先进水平——不仅培育出了更优质的燕麦品种,而且突破性地发现了燕麦具备改良盐碱地、固定沙丘等生态修复功能。同样让人颇感意外的是,搞出这些科研成果的我国领衔科学家,不是出自“国字号”的科研机构或者高等学府,而是来自一个偏远基层农科机构。从2007年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了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分别由50位首席科学家领衔,他们绝大多数由和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担纲,的例外是任长忠,他来自一个不足200名员工的基层农业科研机构。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一个地级农业科研机构;任长忠,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院长。而实际上,白城市农科院令人瞩目的不只是燕麦研究,还有向日葵、食用豆等杂粮杂豆的研究,同样是国内领先。
李灿,1960年1月出生于甘肃省金昌市,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洁净能源实验室(筹)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催化基础重点实验室主任。1980年李灿从河西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1993年晋升为研究员;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2008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4年获得中国催化成就奖 。李灿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并致力于太阳能光催化制氢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