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2-10 浏览次数:次
设计公司行规:3D模型为什么不能提供给甲方?是因...
你好!建议通过两种途径保护:其一,通过著作权保护。因为作品一经完成,作者即享有著作权。但是缺点在于,产生纠纷时举证难。其二,还是建议通过商标保护。因为商标是经核准,在权利效力上更为可信。参考内容:
为什么3D打印将引发下一场版权战争
有的地方是允许下载的,要看你下载哪个网站的哈
针对3D场景的制作,目前市场上主要依赖3DSMax, Maya, AutoCAD,
Sketchup等主流建模软件,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建模平台功能强大,能够实现大量的建模需求,例如:工业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建筑结构建模、力学测试等。但这些软件的使用者多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不经过培训,普通人很难上手进行操作,而过于细节化的建模工具,大多以点、线、面等矢量模型单位进行建模,使得建模过程繁琐,建模效率低下。如果选用这些传统建模软件搭建场景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原本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所开发的3D物联网平台变得既不经济也不高效。因此,物联网3D场景的制作,需要一个操作简单,易于上手且搭建效率高的场景搭建平台。网页链接
3D打印被称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原料消耗少、产品精度高、个性化生产等诸多优势。3D打印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知识产权法进行着冲击,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简单谈一下3D打印领域涉及著作权、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问题。
3D打印与著作权
3D打印侵权问题中,关系最密切的当属著作权问题,这是由于3D打印本身实质上是一种复制,而著作权法所要禁止的恰恰就是非法复制。
在判断3D打印是否侵权时,可以关注一下3D打印的方式。目前,3D打印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第一,从立体到立体,即通过电脑中的3D立体模型,打印出立体物品;第二,从文字到立体,即通过在电脑中输入一段文字描述,进而打印出对应的物品;第三,从平面到立体,即将电脑中的平面设计图形通过程序打印成立体物品。现在的问题是,这三种打印方式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复制”呢?
首先,从立体到立体,都属于典型的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哪怕是缩印、扩印等改变比例的方式,都不影响复制的成立。因此,这种未经作者许可方式所进行的复制将可能构成侵权。
其次,从文字到立体的方法,一般不会认定为著作权法上的复制。著作权法保护的是“表达”,而文字与立体均属于两种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所以不涉及彼此复制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此种3D打印方式一般也不涉及侵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