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8-28 浏览次数:次
基于ISO9000族的高职课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构建, (一)管理职责 在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指导下, 基于ISO9000族的高职课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构建,
(一)管理职责
在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指导下,确定以“顾客(学生)”为关注焦点、以课程质量控制为重点的管理方针及目标,并将其变为系部、教研室、授课教师的目标,据此明确课程管理环节各相关部门和教职工的职责、权限,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接口。
(二)质量体系文件
ISO9000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文件化”的体系,体系建立、运行、改进的全过程都是在文件指导下进行的,并且都有文件予以记录和证明。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理论以及高职课程管理的实际要求,将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
程序性文件,包括合格课程评估标准、优秀课程(群)和精品课程评审方法与标准、优秀课程(群)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编制规定、课程标准编制规定、课程管理职责等。
操作性文件,包括教师行为工作规范、优秀课程(群)和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课程考试工作管理规定、课程教材建设条例、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学设备管理规定、教学工作量管理规定等。
记录表格,包括学生考试和考查成绩登记表、教学日历、学生意见建议调查表、课程考试试卷和报告、课程设计作品和论文、教学质量评价表等。
(三)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就是对组织运行中所需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在高职课程质量监控体系中,资源包括学生、师资、场地、设备等,资源的合理配备是有效工作的条件。师德高尚、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教学能力的课程负责人和“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开放式的现代实验设备与高水平的实验技术,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教材等都是影响高职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
(四)过程控制
产品的实现过程是组织获得产品、产生增值的过程。在高职院校课程质量监控体系中,产品的实现实际上就是课程建设的实施过程。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应特别注重了解学生(社会)要求、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计划(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教材和“双师型”教师的选聘(采购)、教学组织与实施(生产和服务提供)以及课程考核与检测评价(测量、分析与改进)等环节。也就是说,要识别出程序文件中规定的影响高职课程质量的各环节关键点,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五)测量分析和改进系统
组织应策划并实施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1.课程考核质量指标
课程质量属于无形产品,所以,高职课程质量的监测装置主要由课程考核质量标准组成。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主,因此,基于ISO9000的高职课程考核质量指标应充分体现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评估倾向。
2.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系统
高职课程质量监控测量系统要实现由“预设性”评价向“生成性”评价转变,由静态单一性向动态多样化转变,由“外部赋权”向“多主体参与”转变。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学校课程管理者评教及企业、行业介入评教等,可以保证监视和测量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信性。
3.数据分析和改进系统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定期发布与课程质量有关的信息,利用统计分析工具进行诊断,并评价持续改进课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建立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要求,增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持续改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