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学院

版权对于商标的作用-知识产权和著作权侵权问题

发布日期:2022-11-04 浏览次数:


版权对于商标的作用-知识产权和著作权侵权问题

版权登记对版权人的好处有哪些?
基本很差。还是自己的团队多注意保护,一旦有侵权,尽快举证,然后走司法程序,胜算会大一些。国内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乱的。司法是谁告谁举证。。。
知识产权和著作权侵权问题
版权是一种自愿性质记,由著作权人向登记机构提出申请,登记机构经初步审核合格后,予以登记并颁发著作权登记证书。该登记证书是著作权人对所登记的作品合法享有著作权的证明,司法和行政机关予以承认。

  作品著作权登记是著作权人主动寻求法律保护的第一步,有利于司法方式、行政方式对于著作权人权利的保护。

  北京保护中心对已经进行作品自愿登记登记的作者或著作权持有人,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有关著作权法律方面的服务。
版权保护对创作者有哪些好处
我国《著作权法》自19916月1日以来,对于保护著作的著作权利,对于促进社会经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等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通过近10年的实践,也暴露出著作权法所存在的立法缺陷和漏洞。完善著作权法已得到了的高度重视,并被列入正式的立法日程中。正值著作权法修改草案讨论和征求意见之际(注:1998年11月28日国务院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该议案目前正在被广泛…… 一、侵犯著作权行为形态的法律意义
我国《著作权法》第45条、第46条在规定侵犯著作权行为及其民事责任时,没有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做出规定,而是比较详细地列举了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具体形态。如何评价立法技术上的这种设计方案,其答案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为了能够有充分根据地对这种立法技术做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有必要首先对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形态与侵犯著作权行为构成要件之间的关系以及侵犯著作权行为形态的法律意义进行探讨,并以之作为分析问题的逻辑起点。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形态并不是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必要构成要件
“侵权行为形态,是指侵权行为的不同表现形式,是对各类具体侵权行为的抽象和概括。”(注:杨立新著:《侵权法论》(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276页。)相应地,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形态就是侵犯著作权行为的不同表现形式,即不法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外在表现形式。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实质在于因他人的不法侵权行为而致使著作权人的著作权及其所含利益受到了侵害。也就是说,他人只要违反法定义务,实施不法侵权行为而造成对著作权人著作人身权或者财产权的一部或者全部侵害的,就构成侵犯著作权,并应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因此,衡量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要紧紧围绕侵犯著作权的实质而展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行为人客观上是否实施不法行为。著作权是一种权,其权利人为特定人即著作权人,其义务人为不特定人即除了著作权人之外的其他人,义务人都负有不得侵犯著作权人著作权的法定义务。一般而言,所谓不法行为主要表现为非著作权人违反著作权法和民法通则规定的不得侵犯著作权人著作权的法定义务而实施的侵犯其著作权的行为。2.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过错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不法侵犯著作权行为及其后果所持有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尽管著作权法对不同的侵权行为实行不同


版权对于商标的作用-知识产权和著作权侵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