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法 互联网视频-著作权法中对网络作品都有
发布日期:2022-12-12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互联网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手段都有哪些?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根据该条的规定,著作权人对自己的网络作品拥有使用权。该法规定了“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是侵权行为。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权人声明或者报刊、期刊社、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在网络进行转载、摘编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的,不构成侵权。但转载、摘编作品超过有关报刊转载作品范围的,应当认定为侵权。
请分析著作权法教学视频中的一个案例。应重点阐述...
您好,您所说的网络作品实际上是指数字作品。也是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
我国著作权法要求一件智力创作成果要成为著作权法上的作品,必须具备独创性和可复制性。
对于数字化作品,从传统作品到计算机存储器只不过是一种数字化的转化过程,同以往的摄影、录音等技术手段处理作品没有实质性区别。同时,也不会因存在、传输方式的改变而丧失原有的独创性和可复制性,因此它仍是作品,无论是该作品的原有形式还是数字化形式都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对此问题,我国立法、司法实践已经做出了肯定。2000年12月人民法院制定并发布实施了《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2条规定:“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归于著作权法第3条列举的作品范围,但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其他智力创作成果,人民法院应当予以保护。”
著作权法中对网络作品都有什么描述?
你这个属于间接侵权,楼上举例不恰当,网络传播权与发行权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你说你只是引用了土豆、优酷的视频,如果未经视频制作人同意,而擅自发布,那么他们的确是侵权的,但是你引用了这些侵权的作品,却是扩大了侵权的后果导致了间接侵权。所以著作权人还是可以诉你的。
为什么说互联网上的传播同样适用著作权法基本原则
互联网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手段,互联网著作权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法律上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手段和措施来保护互联网著作权的合法权益。那么互联网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手段都有哪些?互联网千变万化互联网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手段:法律是著作权保护的核心。通过法律手段来加强网络著作权保护,一方面,要强化法律意识,完善网络信息的法律体系。既要对现有著作权法等进行修改完善,又要制定新的法律来规范作品网上传输行为;既可以通过对传统著作权保护作出网络视角的解释和延伸,又可以进行互联网作品保护的专门立法。我国先后出台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修改了著作权法,人民法院也作出了相应的司法解释,为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网络作品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执法,提升法律地位,维护法律权威。加强对网络传播和经营活动中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采取审查准人制度,实施跟踪监督,制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同时,要依法规范网络主体的责、权、利,确保涉网各方的利益平衡与作品的合理使用。在网络空间中,作品权利人、网络服务商、传统媒体、网络用户都是网络主体。正如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一样,有权利的人也容易滥用权利。著作权人要求拥有作品的专有权,而权利的相对性又不能容许它无限扩大。法律在保护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正当的财产权利及其基于这种权利带来的财产性利益的同时,也要为权利的行使设置边界,为权利人的行为划定篱笆,调节网络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保证网络作品得到合理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