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 实质性相似 论文-何为著作权侵权的判定_集群智慧云企服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当前位置:主页 > 帮助中心 > 常见问题

著作权 实质性相似 论文-何为著作权侵权的判定

发布日期:2022-12-12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著作权 实质性相似 论文-何为著作权侵权的判定

出版社如何确定两部作品相同或者实质性相似——兼析L...
原则上讲,美术作品仅仅相似尚不能认定侵权,只有确认美术作品之间的实质相似性,才可能确定著作权侵权。那么,美术作品的实质性相似应以何种标准来判断?下面由我们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图为小朋友的美术作品1、一般侵权判断方法。判定涉诉作品是否侵权的一般方法是实质性相似加接触。虽然与文字作品相比,美术作品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非引注性等特征,但实质性相似加接触这一传统方法同样适用于美术作品侵权判断。在美术创作领域,一种行为(如临摹)是否构成侵权,最终还要看该行为所形成的新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这必然又回到了问题的起点,即对作品的独创性判断。实质性相似加接触方法中的三段论侵权认定法实际上就是通过层层过滤,认定涉嫌侵权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的判定方法。该准则具有两层含义:实质性相似与接触。当一作品被判断为与另一作品有实质性相似时,还不能断定该作品侵犯前作品著作权,还需断定作者创作过程中接触过该作品,否则不构成侵权。这个方法实际上是从独创性中引申出来的。此处的接触,不须被告实际接触,只需从各种情况中推定有可能接触即可。该准则的核心问题是对实质性相似的判断,有赖于用三段论侵权认定法来解决。2、独特的创作理念。虽说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而不保护作品的思想内容,但任何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因此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时,往往离不开作品所表达的创作理念,所以说判断美术作品之间的相同或相似更离不开作品的创作理念。美术作品是作者通过艺术的构思和形象的塑造,借笔墨之法表现出来的,所以画面体现出的内容,是附载在形象特征之上典型化的艺术形式。因此,对美术作品同样可以根据画面表达的创作理念进行实质性相似判断,而不应只看作品表达的组成部分。实践中,先了解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特殊创作理念,更有助于对作品的欣赏,对艺术作品的独创性判断也是如此。虽然创作理念不能作为著作权法的客体加以保护,但作品的创作理念对于判断作品的独创性是有辅助功效的,表达与创作理念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相同题材的两幅美术作品乍看相似,不可避免地包含诸多相同元素,但两幅作品在表达的创作理念上则可能有很大差别。由于表达的主题不同,表达方式各异,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上就可能完全不同。这些不同,是服务于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的,同时,正是这些不同,构成了作品的独创性。 请注意,本篇文章来自集群智慧云企服www.jiqunzhihui.net
何为著作权侵权的判定方法"接触 实质性相似
作权侵权的判断标准是,接触 实质性相似所谓接触,就是指你曾经了解知道过有他人的作品,然后你利用了他人的作品,与他人的作品实质性相似,就是侵权。如果你能证明你没有接触过,完全是独立完成的作品,不管是否相似,相似到什么程度,都受著作权法保护。这是原则。事实上很难证明自己完全是独立完成的。原因在于,第一,从证据规则的角度,证明自己做过什么很容易,但是证明自己没做过什么就很难,你很难说明自己没有接触过这个电视剧或者小说;第二,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很少有一种思想完全是自己凭空想出来的,一般总是根据自己接触过的事情或者看过的书等等当中获得灵感,很多东西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那就从实质性相似入手。著作权法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也就是说如果两部小说在情节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不必然认为是侵权。要看相似到什么程度。

著作权 实质性相似 论文-何为著作权侵权的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