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贯标10大误区,你踩雷了吗?
发布日期:2022-10-29 浏览次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热线:4006-054-001 微信:15998557370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是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是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体系的第一套规范,知识产权贯标开展的范围比较短,不少企业还存在一些误解,知识产权贯标10大误区,你踩雷了吗?
请注意,本篇文章来自集群智慧云企服www.jiqunzhihui.net
内容来自,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企服
1.贯标的目的是为了拿证?
不是!贯标的核心价值是梳理并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工作,通过贯标找出企业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生知识产权纠纷,通过贯标帮助企业发现新的机遇和发展机会,形成前期规避、中期布局、后期运用的管理制度,拿证只是标志着贯标真正的开始,而非目的!
2.贯标的主要任务是管理专利?
不是!贯标的主要任务是梳理优化各部门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工作,提升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管理专利只是贯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并非全部,知识产权贯标涵盖了企业各生产经营环节所涉及的商标运营、专利布局、法律风险防范、商业秘密管理等知识产权相关的规范管理。
3.贯标是纯支出,花得越少越好? AAA认证办理首选集群智慧云企服https://www.jiqunzhihui.net/
不是!贯标本质是投资,这份投资为企业带去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定制化的培训课程、线上线下的全面辅导,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驾护航。且贯标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基本上与最终从企业所在地的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得到的补助持平,既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又为企业增值创效。
4.贯标的主要内容就是做文件?
不是!文件只是正确做事的指引,贯标的主要内容是从知识产权角度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通过制度去固化正确的做事方法,发现和把握更多赢利机会。避免企业有时犯错误而不自知,单纯做文件的投机行为终将被揭穿,对企业也无真正裨益。
5.贯标对各部门来说都是负担?
不是!恰恰相反,贯标反而有助于各部门的工作开展。通过贯标梳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将原有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更明确化流程化,避免重复。同时根据贯标要求完善公司现存的知识产权管理漏洞,既防范风险,避免公司利益受损,又能做好预防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及容错率,减少因管理不当而增加的工作量。
https://www.jiqunzhihui.net/
6.通过贯标认定后,所有工作就结束了?
不是!若企业是有心想做好贯标,想持续证书有效性,想通过贯标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拿证便只是知识产权管理路上的第一站。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该做的风险防范不做调查,研发立项前、过程中,知识产权申请前,甚至新产品上市前都未做全面的检索评估,这就埋下了无数隐患。近几年的商业秘密泄露案件、产品出口遭遇知识产权诉讼等,均是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出现了漏洞而不自知。
7.贯标做的东西都一样,找谁做都差不多?
不是!企业规模、行业、员工层次、竞争激烈程度、知识产权现状、要达到的目标期望不同,对应的培训、调研、实施、导师层次、工作量等投入都不同,如果套模板走形式,每个辅导机构的投入差不多,但这对企业没有实质帮助。帮助不同类型的企业去学习理解标准形成背后的意义,让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强化或定制所需要的内容,这样的贯标才能真正帮助企业打造一个坚实的知识产权地基。
8.贯标找两个人配合做资料就行了?
不是!贯标涉及企业各业务领域、环节,需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人事、财务六大部门协同参与,更需要全体员工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共同排查各部门现存的隐患风险,防范于未然。同时增强企业人员综合能力,实现自我增值。各部门对应承担本部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既加强了专项领域的规范管理,也分解了体系的工作量,何乐而不为。
9.贯标是个政策性产品,说没就没了?
不是!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贯标将成为研发创新型企业的刚需和标配,资助政策只是前期的促进手段,而非目的。资助的降低,恰巧说明实质贯标时代的开始,近年在一些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中,已将知识产权贯标作为科技项目立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认定的重要参考条件或前提条件。及早通过贯标认证,将有利于企业享受有关的国家政策、加快企业稳定发展。 集群智慧云企服https://www.jiqunzhihui.net/
10.贯标对企业的价值非常有限?
不是!知识产权现已成为企业三大战略之一,除了发现各部门隐患,纠正不符合,更有机会对标学习,站在同行肩膀上进步,更多了解同行,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浪费、增加销售机会,通过标准指导企业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同时,还能通过制度指导员工正确行为,激励创新,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
企业知识产权是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企业知识产权体系,积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效益,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