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学院

提升专利质量的必要性-如何提高专利质量?

发布日期:2022-11-21 浏览次数:


提升专利质量的必要性-如何提高专利质量?

一则故事告诉你:专利申请文件质量有多重要
从层面上来说,相关管理机构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和实施专利数量和质量并重的专利战略
2.修改和完善专利法规:修改专利法,改进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查和授权方式,完善实用新型检索报告制度。
3.增强全民道德教育,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公众和企业利用无效程序减少“垃圾专利”的危害,引导专利申请人诚信申请、诚信维权。
4.加强和完善创新成果激励机制,加强对创新成果的激励,允许企业和企业化经营的科研机构、科技中介组织在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条件下自主规定对科技成果贡献者的激励方式,包括产权激励方式,通过立法确认其合法性和不可侵犯性。
5.支持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制定和实行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再创新促使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的比重逐步得到提高。
如何提高专利质量撰写?
首先,提高科研人员的专利意识是提升专利质量的基础。如果可以在高校,特别是在研究生阶段增加相关知识产权课程,可以从整体上提高科研人员的专利意识,进而帮助他们在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中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专利制度。笔者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讲授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平台课程《知识产权法律及实务》,选修这门课程的都是理工科研究生。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理工科研究生此前的专利基础几乎为零,因此需要从基础知识开始学习。同时,近一半的同学有专利方面的现实需求。综合考虑之后,笔者放弃原有从法条入手的教学方法,而是指导学生从现实案例出发,在实战中培养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由此可知,要提升专利质量,就必须及早培养创新主体的专利意识,科研人员除了要学习掌握一定的专利知识,还需要树立在专利事务中寻求专业化服务的意识,培养与专业人士对话、合作的能力。
其次,激励创新主体的政策红利是提升专利质量的保障。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是随着2015年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破解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等障碍之后才方兴未艾。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制定出台了自己的科技成果处置办法。
以大学为例,2016年后出台了《知识产权管理规定》《科技成果评估处置与利益分配办法》等配套政策,同时鼓励院系结合自身资源,根据各自学科和科研特点,针对转化流程和收益分配制定实施细则。也就是说,把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的收益分配权真正交到创新主体手中。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2017年与2016年相比,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量的年增长率为44%,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投资额年增长率为46%,以知识产权投资入股的企业年增长率达到70%。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的井喷式增长一方面反映出专利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策红利的释放。


提升专利质量的必要性-如何提高专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