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学院

民事权利能力著作权-什么是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

发布日期:2022-12-10 浏览次数:


民事权利能力著作权-什么是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

简述著作权的限制与民事权利不是的二者之间的关系
组织是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因为民事权利能力是针对具有生命体的人而言的。民事权利能力自一个婴儿出生,只要是个活体就有民事权利能力。民事权利能力贯穿人的始终(知道生命体的消失)
我想你说的是民事行为能力吧。对于民事行为能力是这样的:未成年人阶段,14岁以下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4-18称之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其中,能以自己的劳动所得作为自己生活资料来源的“视作”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岁以后的就不用说了吧。呵呵。
什么是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
关于死者是否具有民事主体地位或民事权利能力的问题,我国民法学界讨论了十余年,至今莫衷一是。纵观有关此问题的诸多论著,可以发现民法学界倾向于死者不具有民事主体地位的观点。但在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的两种对法学教育有重要影响的民法学教材-彭万林主编的《民法学》[1]和马俊驹、余延满著的《民法原论》[2]均认为死者具有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即便是主张死者不具有民事主体地位的诸说,也持不同的理论依据。由此看来,仍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

一、 立法例及不同的观点

(一)有关和地区的立法例

各国民法典关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立法例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仅对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时间作出规定,而不明确规定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时间。如:

《德国民法典》第1条规定:“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的完成。”第1923条第2款规定:“在继承开始时尚未生存、但已经孕育的人,视为在继承开始前出生。”

《意大利民法典》第1条规定:“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法律承认的胎儿权利的取得,以出生为条件。”第784条规定:“同样可以对已经受孕的或者某一生存的、确定之人的、即使在作出赠与之时尚未受孕的子女进行赠与。”

《日本民法典》第1条之三规定:“私权的享有,始于出生。”第886条规定:“(一)胎儿就继承视为已出生。(二)前款规定,不适用于胎儿以死体出生情形。”

第二类,对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和终止时间均作明确规定。如: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17条第2款规定:“公民的权利能力自其出生之时产生,因其死亡而终止。”

《瑞士民法典》第31条规定:“权利能力自出生开始,死亡终止。”

台湾民法典第6条规定:“人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第7条规定:“胎儿以将来非死产者为限,关于其个人利益之保护,视为既已出生。”


民事权利能力著作权-什么是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